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好处和便利的同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已陷入?;?。目前全球面临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挑战。这些都不断警示人类,必须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传统智慧,开创性地提出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绿色发展理念,这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创新性地将生物多样性?;び牍量占涔婊嘟岷?,推动落实生态?;ず煜咧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さ靥逑岛屯平剿痔锖菹低持卫砗托薷?,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成效显著。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显著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越来越多的人从利用者转为?;ふ?,吃上了“生态?;し埂?,当上了野保员、林保员。2016年以来,西藏、青海累计为群众提供生态岗位90多万个,农牧民增收近80亿元。
其次,生物多样性基础研究水平全面提升??萍疾?、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等多部委和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多个重大生物多样性调查、科学考察和科学研究项目,加强了战略生物资源平台及野外研究台站网络建设,实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水平与国际并跑,以组学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起源、演化与维持机制以及濒危物种?;ど镅У攘煊虻难芯克匠氏止柿炫芴?。
再次,科学实施了全球最大的生态修复工程。我国实施了天然林?;ば薷础⒕┙蚍缟吃粗卫砉こ?、石漠化综合治理、三北工程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以及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河湖与湿地?;ば薷?、红树林与滨海湿地?;ば薷吹纫慌卮笊;び胄薷垂こ蹋沽?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ば薷垂こ淌缘悖舳?0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ず托薷垂こ?。初步划定的全国生态?;ず煜吒哺橇巳锒嘌苑植嫉墓丶?,将各类自然保护地和大多数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区域纳入其中。2000年至2017年全球绿化增长面积中,25%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
最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野生动植物?;ぴ偕闲绿ń住D壳?,我国已建各类自然?;さ亟蚋?,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提前实现“爱知目标”确定的17%目标。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さ靥逑担?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ひ吧参镂镏值玫接行П;?。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恢复与增长,受威胁等级下降。备受国际关注的大熊猫是生物多样性领域最为成功的?;ぐ咐?/p>
总体来讲,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较为系统的保护,但由于受到土地利用改变、气候变化、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多重因素的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海洋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显示,我国珊瑚礁生态系统受损严重,近年来局部区域活造礁石珊瑚的覆盖率已不到10%。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多次指出要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未来,我们需要加强海洋国家公园和?;さ毓婊?,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ぃ乇鹗巧汉鹘干低车谋;ず托薷戳Χ?。
在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1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ど瓒勘旰吐肪?。作为COP15的东道国和候任主席国,我国正积极组织和参与“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讨论和磋商,力争达成平衡体现《生物多样性公约》三大目标、兼具雄心和务实、照顾发展中国家关切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注入新动力。
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ぜ氨;ど镅а芯恳丫胄陆锥?。未来,我们要以COP15为契机踏上新征程,以科学助力中国生物多样性?;?,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更大贡献。(信息来源:中国网)